欢迎来到工程机械品牌网!

新闻资讯
  • 全部
  • 新闻资讯

【独家原创】看建雄安 未来之城拔节生长(三)


发布时间:2020-10-19 16:00

来源: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今年5月,雄安新区正式发布智能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包含基础设施与感知体系建设、智能化应用、信息安全共三大类的智能城市标准体系,规范了从物联到数联再到智联的新一代基础设施标准。

  8月17日,我国智能高铁的“新标杆”——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轨道贯通,雄安高铁站、容东片区安置房及配套设施项目等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容东片区作为雄安新区先期启动建设的片区之一,推行绿色智能建造技术,创建绿色智能示范区。创新应用“BIM+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深度融合信息化管控与智能化建造,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实时监测、项目管理系统,将视频监控、环境监测收集到的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进行“智慧管理”“智慧预警”“智慧决策”,实现了科学管控。“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还连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实时监控施工现场设备使用情况,并百分之百全覆盖,达到了“设备可控”。

 

  智慧工地打造标志站房

  “黑科技、大数据平台、智能建造等的应用让施工变得更精准高效了。”谈起参与雄安站建设的体会,集团雄安站房一标项目部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对“智慧建设”感触最深。他们在施工中全程采用智能建造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先进技术,用智慧科技匠心打造中国铁路客站创新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无人机实景建模实现了对项目施工进程的实时监控与评估。”据项目负责人曹太然介绍,无人机+实景建模技术的应用使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有一个全局并且精确的认知,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与设计模型的比对来掌握施工质量,还可进行经常性的挖方填方计算,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该项目部应用BIM放样机器人,通过对软件、硬件进行整合,将BIM模型通过平板电脑带至现场,直接利用模型中的三维空间坐标数据驱动智能型全站仪进行点的放样,同时使用360度棱镜反向获取点的空间坐标,相比传统施工现场采用拉尺放线和输入坐标的方式,提升了放线效率和精度。

  项目部钢筋加工采用数控钢筋锯切套丝生产线、机器臂自动抓取机器人、数控钢筋剪切弯曲中心、数控钢筋弯箍机、行吊等自动化设备,完成了从钢筋调直、切断、弯钩和弯箍等自动化加工,加工完成的半成品可通过行吊吊送至运输车辆,由运输车辆直接运送至所需施工现场。自动化、商品化的加工配送方式有效满足了施工一线需求,保障项目施工进度如期推进。

  “作为京雄城际铁路规模最大的新建车站,混凝土浇筑质量关系到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所以浇筑过程中根据混凝土的‘体温变化’进行养护很关键。”项目部总工程师贾玮说。

  他们通过建立大体积混凝土无线测温系统,对筏板基础、承台、超长底板、剪力墙、大型钢柱、大截面弧形型钢梁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有效探测混凝土内外不同层面之间的温度,为施工班组提供混凝土浇筑后的真实温度数值,进行混凝土的及时养护,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在塔吊林立的施工现场,记者在相关移动端和平台端上看到,塔吊运行数据实时显示在上面。

  数十台塔吊均安装了塔吊防碰撞系统,实时监控塔机工作吊重、变幅、起重力矩、吊钩位置、工作转角、作业风速,以及对塔吊自身限位、禁行区域、干涉碰撞进行全面监控,实现建筑塔吊单机运行和群塔干涉作业防碰撞的实时安全监控与声光预警报警,有效地防范了塔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据了解,雄安站拥有全生命周期数据档案,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追溯。项目部通过应用铁路工程管理平台,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管理,施工日志、站房施组、工程影像资料、检验批管理系统、钢结构焊缝管理系统、试验室系统、拌合站系统等资料都可通过平台端进行实时查看,犹如工地大脑,将所有资料进行施工记录留存,为雄安站建设提供强大数据支撑。

 

  搅拌站成绿色施工样板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要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打造绿色施工样板,是雄安新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混凝土生产环节也是如此。

  5G全覆盖、全自动化、低能耗⋯⋯这些充满科技感的技术,都将出现在曾被认为是高污染的混凝土搅拌站里。记者从北京建工新材公司获悉,服务于雄安新区站前工程、昝岗安置区以及雄县其他工程建设的雄安新区昝岗混凝土搅拌站,将于今年年底前建成。

搅拌站效果图

  “这将是一座基于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高标准环保型搅拌站。”北京建工新材相关人员介绍,不同于以往,雄安新区昝岗搅拌站不再是纯靠人工控制,而是通过物联网搭建起一个智慧化运行管理平台,可以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实现设备的自动运行和实时监测。搅拌站内选用的也都是低碳节能、低排放的国际先进环保型设备,可以实现混凝土产品、生产组织全过程、物料转化全过程的零排放。“根据测算,通过智能化生产手段,搅拌站1小时可生产混凝土240立方米,比现场搅拌的生产效率要提升5倍以上。”

  据了解,雄安新区昝岗混凝土搅拌站位于雄县昝岗镇东河岗村东南,规划总用地14万立方米。厂区采用全封闭式结构,5G网络全覆盖,并设计有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光伏路灯夜间照明系统、太阳能光热系统以及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系统等,以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

  “雄安新区昝岗搅拌站建成实施后,综合能耗为616.96千瓦时/万元,相当于0.076吨标准煤。”上述人员告诉记者,北京市2016年万元GDP能耗为0.2835吨标准煤,是全国最低水平,而昝岗搅拌站远低于2016年北京市万元GDP能源。

  按照设计,雄安新区昝岗搅拌站混凝土年产能需求量155万立方米,湿拌砂浆年产能需求量为30万立方米,沥青混凝土年产能需求34万立方米,水泥稳定年产能需求量为127万立方米。建成后,将依托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建设,主要服务于雄安新区站前工程、昝岗安置区以及雄县其他工程建设,满足新区建设对商品混凝土、湿拌砂浆、沥青混凝土的需求。

(责任编辑:休鱼)



关键词: 拔节,混凝土,建设,施工,新区,系统,进行,工程,搅拌站,智慧

相关下载

热点专题

点击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