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一局:加速研发隧道施工利器,抢占行业发展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0-11-18 13:32
来源: 工程建设机械
近日,2020中国智慧企业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由中铁十一局四公司(下称四公司)申报的《隧道二衬雷达检测车》被遴选为“2020年全国智慧企业建设最佳实践案例”。
据悉,四公司以智能工装研究院为主力的研发团队,基于郑万高铁、贵南高铁施工现场,运用创新思维,发明了“隧道二衬智能雷达探测车”。
设备由动力系统、智能模拟手臂、行走轨迹自动控制系统、检测雷达、遥控操作控制系统组成,成功解决了传统人工托举雷达天线检测方法工作效率低、高空作业风险高、检测不便利、成本高等难题。
不仅如此,2020年,四公司在成立智能工装研究院后,充分发挥了隧道专业型综合工程公司的技术优势,在隧道机械化施工、智能化改造、市场化服务等方面,向打造专业领先、行业知名的“隧道名片”不断发力,全面推动项目管理升级、助力企业转型发展。
A+隧道二衬智能雷达探测车
主要特点:
① 实现雷达夹具系统替代人工托举 ;
② 完全避免人员高空作业的安全隐患;
③ 降成本、提效率,最多每人每班检测8KM;
④ 中心水沟一侧即可完成。
机械化施工促进“高效率”
2017年4月,四公司成立隧道机械化分公司后,重点在郑万高铁项目投入运行,以先进的大型机械设备工装和技术手段为基础,在高家坪隧道、杏桥坪等隧道投入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多功能拱架安装台车、湿喷机械手、自行式仰拱腹模一体栈桥、防水板自动铺挂台车等高科技、尖端设备展开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摸索软弱围岩隧道大断面机械化配套施工技术,总结施工经验,课题研究成果达84项;
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改进施工工艺水平,利用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多功能拱架安装台车、湿喷机械手、自行式仰拱腹模一体栈桥等先进装备,不仅确保了隧道施工进度、安全、质量,也减少了人力资源投入,大大提高了施工工效。
其中,高家坪隧道进口是郑万高铁湖北段推行隧道机械化施工管理的示范工点,实现了超前预加固、开挖、出渣、支护、仰拱、防水、二衬、沟槽、检测、辅助等10条作业线的全机械化施工。
相比传统隧道施工工艺,单个隧道施工可节省31%劳动力。
智能化工装创建新平台
结合隧道施工实际需求,四公司贵南高铁项目率先研发使用“互联网+”和“云平台”全面打造“智慧工地”,建立了业主公司、项目部、分部、作业面的四级信息化管理应用体系,有效发挥了信息化的支撑作用。
目前隧道信息化建设主要有办公管理、视频监控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物资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体系、劳务实名制管理、试验室管理、BIM+三维测量、铁路工管中心平台、PMIS系统。
其中,通过“光伟”二衬信息化浇筑系统台车各装置综合运用、综合分析、相互验证来共同解决二衬拱顶混凝土脱空、不密实、掉块等质量顽疾,提高了衬砌混凝土施工质量。同时提升了二衬混凝土施工效率,实现了减员增效目的。
物料现场验收系统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手段,在称重区、磅房内部安装摄像头、红外对射仪、高拍仪等设备,深层次利用物联网技术、借助互联网手段和大数据分析模式,规范了项目收发料工作,实现物料现场验收环节全方位管控。
PMIS工程管理系统建立了进度、安全、质量、成本、内部协同管理及可视化模块,基于移动APP平台流程,建立“一个核心、多级管控、三个集中、四控五管”的项目施工管理方案,打通实现了项目信息化管理。
市场化运作提升品牌力
四公司今年成立智能工装研究院后,紧紧围绕研发和销售中心任务,厘清思路、科学决断,在武汉和广西建立了研发销售驻地、产品展厅,并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拓宽市场。
同时,将四公司范围内所有的隧道工装创新成果、开发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优化完善,推出了9项自主研发销售产品,其中“湿喷机械手、隧道风机、钻装一体锚杆台车”这三项是与外部单位合作研发销售产品,此类产品都对加强现场安全质量管控、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改善工人作业环境发挥出重要作用。
该研究院在加速研发隧道施工装备的同时,还拓展其他专业装备,增加了信息化管理系统板块和新材料板块,产业结构趋向多元化,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下一步,四公司将深入挖掘盾构板块,拓展城市地铁、山岭TBM领域业务;与专家学者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抢占企业发展新高地,把四公司“隧道名片”推得更高、推得更远。
(责任编辑:茶几)
相关下载
BICES 2023陕西交通市政系统专业用户座谈会在西安召开
2023-07-18
BICES 2023河南交通市政系统专业用户座谈会在郑州召开
2023-07-17
逐梦非洲,携手同行!山河智能亮相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
2023-06-3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