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建设快闻录
发布时间:2021-03-02 13:08
来源: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
天山胜利隧道服务隧道突破千米大关
1月25日,中交二公局WYTJ-06标项目天山胜利隧道成功突破千米大关,项目隧道建设喜迎新节点。
海拔3200米的天山胜利隧道全长22公里,打通天山南北,建成后将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利用TBM快速掘进的优势,开辟主洞辅助工作面,实现“长隧超短打”,高峰期可实现6个工作面同时施工,通过优化围岩支护参数、尽早投入使用连续皮带机、转渣皮带机等提高关键工序作业功效的系列措施,掘进速度取得了一定突破,平均掘进速度达到每天15米,并创造了单日进尺25.3米的施工纪录,预计主洞每月可以掘进600米,比传统施工组织效率提高约3倍功效,至少提前5年建设完工。
郑万高铁新华隧道顺利贯通
1月25日,郑万高铁湖北段最长隧道新华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郑万高铁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取得新突破。
新华隧道全长18.79公里,是郑万高铁湖北段最长隧道,隧道处于鄂西喀斯特地貌区域,地质风险大、施工难度高,先后遇到了岩堆、岩溶、浅埋、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中铁一局五公司郑万项目部于2017年3月开工建设,新华隧道采用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进行打钻,并配合辅助人工装药爆破。
长大隧道通风是一大难题,新华隧道通风最长达4600米,项目部采用隧道智能通风方案解决通风难题;隧道出口经常遇到岩爆,项目部通过改进爆破方式、超前钻孔释放能量、高压喷水等措施,克服岩爆带来的施工困难,顺利度过岩爆区段;采用一整套缜密施工方案,成功穿越河流下方浅埋地段。
“妈湾号”下线 服役15.53米深圳海底隧道
1月18日,由中铁装备研制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妈湾号”在中铁装备顺德基地成功下线,设备将应用于目前国内最大直径盾构法施工的海底公路隧道——深圳妈湾跨海通道,该设备开挖直径15.53米、全长约140米、重量达4650吨,具备常压换刀、刀盘摆动伸缩、主驱动加压,双气路保压系统、渣土高效筛分系统等功能,同时配置大流量泥浆循环系统,确保盾构机在复合地层中快速掘进,能够较好地应对复杂工况下的工程风险。
妈湾跨海通道是一条水陆两栖工程,分为地面道路和地下道路两部分,隧道全长6280米,线路上存在50%的软硬不均岩层,34.15%为全断面硬岩,海底复杂地形,易造成盾构机上浮,偏离预设轨迹,存在刀具磨损大、换刀风险高,施工难度较大,管片外径15米,对设备性能和施工技术要求高。
“永平号”下线 将服务汕头湾海底隧道
1月5日,超大直径混合式盾构机“永平号”在广州南沙顺利下线。该盾构机为泥水平衡盾构机,整机长度160米,重量4000吨,刀盘直径14.57米。盾构机下线后将应用于汕汕铁路汕头湾海底隧道施工。
中铁十四局承建汕汕铁路汕头湾海底隧道,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汕头湾内,是世界首座设计标准为350公里时速、跨海大直径盾构的高铁海底隧道,全长约9.8公里。其中盾构段长度2169米,包含40米盾构空推段。隧道分为海域段和路域段,由南北岸相向而行施工,从南岸往北采用矿山法,从北岸往南采用盾构法。根据施工计划安排,“永平号”盾构机将在2021年3月底于北岸盾构隧道段起点下井始发掘进施工。
南京过江隧道成功穿越79米深江底槽沟
南京和燕路过江隧道,是南京在建的5条过江隧道之一,盾构隧道全长2976米,开挖直径15.03米。1月22日,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振兴号”掘进至915环,中交隧道局成功穿越近79米深的江底槽沟。
由于该项目的江底段为断层破碎带,最大水深约为79米,最大水压可达0.79兆帕,覆土最薄处仅10.25米,且透水性强,对盾构机切口压力的控制要求高,被钱七虎等5位院士评价为目前国内难度最大的盾构隧道。该项目科研攻关小组尝试通过配重抵消管片的上浮力。经过反复试验,确定了载荷重量控制在200吨左右,这一创新做法,让盾构机即使推进到100环,管片最大上浮量也始终控制在3厘米内,达到了国内超大直径盾构施工的最高水平。
大连地铁攻克大盾构下穿海域岩溶地质
1月10日,由中国中铁大桥院勘察、中国中铁一局承建的大连地铁五号线火车站站至梭鱼湾南站区间海底隧道实现安全贯通。标志着我国顺利攻克大盾构下穿海域岩溶地质这一“世界性难题”。
中国中铁一局、中国中铁工业联合研制了盾构机“海宏号”(直径12.26米的气垫式泥水平衡盾构机)进行穿海施工,大力开展技术攻关活动,攻克了海域大盾构穿越岩溶发育区、大盾构密封安全性、大盾构高水压带压进仓作业、大盾构长距离硬岩掘进刀具管理、大盾构下穿建(构)筑物沉降控制等风险源,安全平稳推进施工,实现了海底长距离硬岩地层月掘进212米的国内最高纪录,最终实现“超级穿海”圆满收官。
万里黄河第一隧全线贯通
1月23日,有“万里黄河第一隧”之称的我国在建最大直径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全线贯通。工程线路全长4760米,隧道长3890米,其中盾构段长2519米,设计为双管双层,市政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上层为双向六车道公路,下层为轨道交通。隧道管片外径15.2米,是目前黄河流域最大直径的隧道,也是目前国内在建最大直径的公轨合建盾构隧道。
“黄河号”和“泰山号”盾构机长166米,总重4000吨,刀盘开挖直径15.76米,大断面、长距离、浅覆土、深基坑、高水压,这5项技术难题先后被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建设者一一攻克。
大直径盾构穿越沪宁高铁 累计沉降量小于1mm
1月9日,由中国铁建所属铁五院负责勘察设计、中铁十四局施工的苏州市桐泾路北延工程,完成了城市隧道史上最难的“穿越之旅”——13.67米大直径盾构顺利穿越时速350公里的沪宁城际高铁,过程检测数据显示累计沉降量小于1毫米。
苏州桐泾路北延工程,需连续穿越众多风险点,特别是下穿沪宁城际铁路桥梁,下方作业空间仅3.6m。2017年开始,中铁五院成立攻关组开展理论模型研究、新型结构设计、精准施工控制和全过程风险防控研究,创新性研制了可满足在低高条件下施工的“低净空全套管灌注桩机”及相关技术,填补了国内外施工技术空白。
(责任编辑:休鱼)
相关下载
BICES 2023陕西交通市政系统专业用户座谈会在西安召开
2023-07-18
BICES 2023河南交通市政系统专业用户座谈会在郑州召开
2023-07-17
逐梦非洲,携手同行!山河智能亮相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
2023-06-3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