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谷入市,璀平租赁缘何逆势增长?
发布时间:2020-09-08 14:20
来源: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
见到王平的时候,他正在指挥一辆新手司机驾驶的搅拌车入场停放,见司机依旧面露难色,他迅速撸起袖子上了车,熟练地将车停靠在院内,和其他搅拌车并排成列。王平是南京璀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称璀平租赁)总经理,精瘦的个头,黝黑的皮肤,目光中透着徽商出身的精明和智慧。
今年45岁的王平在混凝土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20个年头。2000年,王平从老家安徽来到南京从事混凝土机械设备维修工作;2013年,凭借敏感的商机嗅觉和多年的行业资源,他和朋友开始倒腾设备租赁;2015年璀平租赁正式成立,业务范围也从单纯的泵车租赁扩大到泵车、搅拌车及配套零件的租赁、维修、保养等服务。
从刚开始入手的几台设备,到现在拥有各类大小专业泵车25台,搅拌车70台,设备总资产7千万元,五年内璀平租赁实现原始资产翻6倍,成为了南京地区实力雄厚的商混设备租赁商,目前已和上海建工、南京中建及5家搅拌站等公司展开合作。
经验大于理论
璀平租赁创立时,正赶上建筑行业市场低谷,王平采取“保守策略”,先购入两台搅拌车试试水温,惊喜的是,情况比他预期的好很多。“设备规模比不上,我们只能在效率和服务上取胜。其他人设备闲置的时候,我们的车几乎天天在路上。不久后我们就开始采购新设备,还另外注册公司开展了泵车业务。”
王平将成功的原因归结为“经验”,因为在正式进入设备租赁行业前王平已经有十几年的维修经验,除了维修技术过硬,还积累了大量的行业资源。他深知这个行业服务效率的重要性,在创业初期时,王平保持24小时手机开机状态,经常穿着工作服睡觉,也不能睡太沉,以保证外出服务的及时。
“这个行业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大困难没有,小问题不断,但小问题不解决就会坏大事儿,所以需要很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有时候同一个搅拌站生产出来的混凝土,用同样型号的搅拌车运送到同一个工地,但因为司机驾驶技术、外界气温变化、路况条件等因素不同,最后呈现的结果都不一样;有时候几个工地同时开工、几台车同时出活儿,就得妥善协调好发车和间隔时间。”
说起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过的困难,王平摆手笑了笑,显得自信且沉稳。“谈不上困难,每天都会遇到各种突发问题,每天都在解决问题,解决好了就没有困难了。这十几年天天和设备打交道,不夸张地说,很多问题我闭着眼睛都能处理好。”
王平在招聘员工时非常看重行业经验,他认为经验大于理论,很多问题都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并找到答案的。“例如搅拌站生产混凝土时,都是将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按照标准比例配合好装入搅拌车的,但此时还只是半成品,由于每台车在路上的情况不一样,运送到工地时,罐车里混凝土也会发生不同性质的变化,需要根据运输距离时间和工程安排等,科学合理组织运输,保证混凝土的匀质性。”
虽然已经是公司总经理,但王平仍旧保持刚创业时的习惯,每天到工地巡检,查看设备的运作情况,遇到以前没有碰到过的问题便记录下来,在培训时作为案例给员工讲解。
质量即为良心
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王平建立了详细的管理制度。例如,所有车辆实行“一人一车”制度,使用、维养责任到人;每月评比服务之星,采取年终分红制度,调动员工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王平眼里,除了提供及时和优质的服务,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更是企业的良心所在。混凝土不像是制作成型的砖块、瓦片,在运送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因为超出运送时间过导致材料凝结、不能使用也是常有的事。如果不能及时判断或贪图眼前利益做出错误的选择,就很容易埋下质量隐患。
王平回忆,有一次他驾驶的搅拌车出现发动机故障,等修好到达现场时,刚好踩在截止的配送时间点上。按照规定,混凝土过了初凝时间则不能使用,而初凝时间与其水泥品种、标号、运输温度、砼配比、外加剂等均有关系,是一个相对模糊的界限。
为确保工程质量,王平果断选择将这车混凝土作废处理,赔偿搅拌站损失并联系重新发货。“虽然这样会加大我们的成本,但是在质量和安全面前,容不得半点侥幸。”在选择服务的搅拌站时,璀平租赁对客户也有自己的标准和要求,一定得有合格的生产资质,质量必须达标。
顺势方能成事
王平认为,优秀的中间商应该是一个桥梁的角色,将下游市场需求和上游制造企业顺利链接,并随之调整自身。谈到行业这些年来的变化,王平感叹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设备租赁行业向前迈进一大步,包括上游制造厂商顺应时代变化,积极推出各种新型智能化设备,打造智能物流、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等信息系统,以及电子合同、在线支付等相关新兴行业出现,让传统设备租赁行业也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例如在中联E管家平台,我们可以实时查看每台设备的油耗、方量等数据,设备报修、提交配件需求等都非常快捷方便;通过智能安全帽,我们的现场检修人员可以远程请求技术支持……这些新的产品和技术切实有效的降低了我们设备的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创造了更高的利润价值。”
顺应时代的过程是也是改变自我的过程,对于王平以及老一辈的从业者来说,打破固有的传统习惯,学习新思维、新技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敢于拥抱变化的勇气。“我们大多数人文化水平不高,加上上了年纪,对经验的依赖性大,接受新事物比较困难,不像90后的年轻人,本身就是在互联网上成长的一代。所以我一直提倡,在这方面公司老员工要多像年轻的新员工学习,自己在家也经常琢磨一些新的办公软件的使用。”
王平坚信,智能化、信息化是行业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未来准备加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尝试采购更多新型智能化设备,同时加强员工培训,学习使用新的设备和技能,为以后设备和人才更新换代提前做好准备。
相关下载
BICES 2023陕西交通市政系统专业用户座谈会在西安召开
2023-07-18
BICES 2023河南交通市政系统专业用户座谈会在郑州召开
2023-07-17
逐梦非洲,携手同行!山河智能亮相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
2023-06-30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