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程机械品牌网!

新闻资讯
  • 全部
  • 新闻资讯

建筑起重机形势严峻 预测谷底为时尚早


发布时间:2022-07-31 18:25

“2022年上半年,行业塔机和升降机销售台数约2.1万台,销售额106亿元,行业整体下降约55%。”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建筑起重机械分会喻乐康会长,在2022年度中期理事会暨市场发展论坛做《新时代新发展新机遇》主题报告时指出:“今年前5月中国塔机出口789台1.5亿美元,出口数量同比增长21.4%。”

2022年上半年,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下滑,但出口增幅较大。例如挖掘机销量同比下降36.1%,出口同比增幅72.2%。然而,建筑起重机械相比挖掘机整体下滑幅度更大,出口增幅则是不及挖掘机,业内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建筑起重机械应用领域更多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在能源、交通等基建领域相对占比不高。

尽管地产政策进一步宽松,“稳地产”信号明确,但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仍没有改善,房企投资端仍然较弱,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以及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继续下滑,改善可能十分有限,进而影响建筑起重机械市场预期和采购动能。

相比工程机械“下半年市场有望企稳回升,行业运行将逐步改善”的总体判断,建筑起重机械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喻乐康会长代表会长单位中联重科发言时也明确表示,今年下半年到明年,行业还有继续下降的风险,从数据来看,目前还远未达到2016年的低谷水平。

除了行业整体下滑明显之外,2022年建筑起重机械行业还呈现出市场集中度提升,洗牌趋势凸显,塔机呈现大型化高端化发展态势。

“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租赁企业、设备生产厂家会在这一轮淘洗过程中进行重新洗牌,房产、建筑企业会减少,同样,设备生产制造厂家也会越来越少,品牌集中度会越来越高,从长期发展来看,市场仍然向好。”建筑起重机械骨干企业大汉科技董事长康与宙在近期企业活动期间表示。

低水平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和畸形价格竞争是各个行业普遍存在的状况,建筑起重机械行业也不例外。三家工程机械龙头——中联重科、徐工、三一,在建筑起重机械领域产能规模已经达到350亿元,全行业产能达到700亿元,大大超出需求的多余产能如何化解,是行业必须思考面对的课题。

“国内塔机行业抗周期性能力弱,随着海外市场增长和塔机大型化发展,行业企业应该从’达到高端品质,赢得高端市场’入手,坚持技术创新,坚持降本增效,坚持数字化驱动,践行绿色制造,不断研发新工艺、新技术。”徐工建机总经理夏泳泳在论坛主题发言时表示。

近几年,徐工塔机持续加大超大塔研发力度,推动超大塔制造工艺、技术创新、型谱完善等,持续丰富的超大塔家族产品批量发往各大重点工程,为超级工程赋能。

宝湾南海产业园项目是国内在建层数最多、高度最高、规模最大的装配式物流仓库。中建四局和敏达器械设备安装(深圳)有限公司在施工中采用徐工XGT1350-64S、XGT600-25S大型塔机代替了传统的履带吊,每根预制梁从地面到上梁安装完成只需7分钟,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兼顾安全性和便捷性。

中联重科全新一代R代塔机在设计制造的时候,就将塔机30年寿命作为标准,依靠产品性能和安全性,步入市场顶流。近期,R代塔机密集签单近10亿元,产品卖到了北京、山西、重庆、湖南、广东、浙江、山东、江苏、新疆、湖北、上海等多个省市,在市场上掀起一股极光绿的风潮。

塔机共享基地,是中联重科以“绿色环保、生态循环、资源共享”为理念推动行业变革发展开创的新模式。今年6月份,首个共享基地在广州投入使用,由中联重科投资布局,利用内外部资源,以租赁方式为需求方提供便捷的租赁服务及培训服务等。在提高收益的同时,还可减少加高节的闲置率,提高标准节使用效率。引领塔机租赁行业由资产服务型朝资产管理型及服务管理型转变,实现轻资产化运营。

大汉科技在推进央企、国企品牌目录准入方面硕果累累,中建系统、中交系统、上海建工、北京城建等施工企业品牌目录的进入,解决了租赁商购置大汉科技品牌的后顾之忧,通过举办全国范围塔机大赛以及省市级比赛也推进了大汉科技品牌建设。

不难看出,2022年下半年建筑起重机械市场仍不容乐观,周期行业何时能够触底回升仍需观望,甚至有租赁行业资深人士悲观预计漫漫熊途谈底部为时尚早,塔机租赁至少30个月之后,而制造领域则是要更为延后。

适应市场的变化,依托精细化管理、数字化转型和高端特种工程定制设备租赁服务实力,建筑起重机械上下游产业链才能够携手同行,在周期中构建价值服务,助推建筑起重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休鱼)



关键词: 起重机,行业,建筑,市场,起重机械,租赁,企业,发展,制造,出口

相关下载

热点专题

点击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