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程机械品牌网!

新闻资讯
  • 全部
  • 新闻资讯

长沙:打造“工程机械之都”的底气与短板


发布时间:2021-01-26 16:31

来源: 工程机械品牌网

作者: 白洋

  长沙被业界誉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

  这样的名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长沙市强大的工程装备制造实力。

  在这个因“芒果TV”“茶颜悦色”“臭豆腐”等被国人争相打卡的网红城市中,与它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相呼应的,是拥有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和山河智能4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硬实力”。

  公开数据显示,长沙目前是仅次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日本东京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总产值约占中国的27.5%、全球的7.2%,产品覆盖180个国家和地区。

  2018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链总产值为1600亿元。2019年这一数字增至2000亿元。

  根据长沙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长沙市将加快三一智联装备制造、山河工业城三期等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工程机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

  长沙工程机械“F4”

  业内常听到这样的评价: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长沙工程机械“F4”。

  从大的角度看,这一评价形象地展现了长沙市工程机械的整体格局。而在更具体的层面上,一些数据支撑起了这四家企业的行业地位。

  去年12月,三一集团对外宣布,其装备板块2020年终端销售额突破1300亿元,这也标志着三一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此成就的工程机械企业。

  据悉,三一集团目前在湖南规划布局的长沙产业集群包含了长沙、宁乡、益阳常德、娄底、邵阳等产业园。主要生产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起重机械、移动港机、环保自卸车、重卡。

  其中,混凝土机械作为三一集团核心业务板块之一,2020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35.06 亿元,同比增长 4.51%。

  自2016年后,中联重科业绩连年攀升。

  1月20日晚间,中联重科发布业绩预告,2020年预盈70亿元-75亿元,同比增长60.13%-71.57%。在此公告发布一周前,中联重科市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成为又一家千亿级“湘股”。

  笔者了解到,中联重科现已在长沙形成中联科技园、中联麓谷工业园、中联望城工业园、中联泉塘工业园,以及中联智慧产业城挖掘机械园等主要工业园区。主要生产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高空作业机械、矿山机械、干混砂浆机械等产品。

  其中,中联智慧产业城挖掘机械园具备年产5万台各型智能挖掘机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可达300亿元,平均每6分钟产出一台挖掘机,为中联重科土方机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深入践行“先导式创新”21年,山河智能已拥有从0.8吨到90吨的大、中、小、微全系列产品,在欧洲市场的保有量超过15000台,是占比最大的中国挖掘机品牌。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河智能后,山河智能定下新的发展目标:“ 3年200亿,5年再翻番,全球20强。”

  除挖掘机外,在地下空间施工设备领域,2016年,山河智能与中铁装备成立合资企业中铁山河。经过四年沉淀,中铁山河现已在各类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法、TBM工法、钻爆法、支护等地下空间多种施工作业中,拥有成熟的产品系列与技术。

  铁建重工在2007年落户长沙。

  10多年间已成长为地下工程装备领军企业。目前,铁建重工正在积极谋求上市。

  1月7日,铁建重工科创板首发上会获得通过。公司拟募集77.87亿元,用于“超级地下工程智能装备研发与应用”、“地下工程装备再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铁建重工科创板上市,将让长沙4家头部企业齐聚A股,进一步加深长沙打造“工程机械之都”的底气。

  活力似“永动机”

  4家企业“看得见”的数字,让业内深刻感受到长沙强大的工程机械主机制造硬实力。

  当然,这几家主机厂的软实力,也成为长沙工程机械持续繁荣的活水源泉。

  业内对当下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主要逻辑已基本形成共识,即企业在智能数字化的过程中把握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于企业而言,智慧创新便是其“软实力”。

  历经14个月建设,2020年9月,三一长沙18号车间的单月泵车产量突破2011年峰值,完成“达产、稳产”既定目标。

  同年,三一集团投资超百亿元,在内同时启动25个“灯塔工厂”等智能单位建设。

  生产智能化只是三一集团智能化布局的一个维度,2020年,三一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在核心领域加速国产替代步伐。

  这一年,三一泵车实现专用底盘的“国产化、主流化”,销量占比快速突破60%;全球最大4000吨履带起重机成功首吊,成就对进口产品的“全系列替代”;三一道依茨动力D12发动机装载的首款新车上市,自此三一重卡驶入“自主动力”时代。

  中联智慧产业城是中联重科2019年1月正式启动打造的世界级灯塔工厂。

  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布局建设混凝土、工程起重机械、高空作业机械、挖掘机械四大主机板块、四个零部件中心、六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智慧农机、人工智能等研发试验和产品孵化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基地。

  在积极推进内部智能化改造的同时,中联重科也加大了对下游联盟客户的智能化改造扶持力度。

  2020年10月,首届湖南(岳阳)口岸经贸博览会召开之际,由中联重科设计打造的湖南天欣集团·富强科技绿色建材基地举行一期竣工、二期开工典礼。

  据了解,富强科技拥有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高端智能环保搅拌站。该搅拌站具有生产效率高、计量准、环保强、智能尖等优势。年产能高达800万方,在业内首屈一指。

  今年1月6日,同在长沙经开区的山河工业城三期、铁建重工第二产业园举行开工典礼。

  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介绍:“在(工业城)三期建设中,我们将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打造智能化生产线,采用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山河智能工厂、产品等领域的智能化升级。”

  数字化、智能化是先进制造业的一个“制高点”。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先进制造与先进服务业的融合,进而推动工程机械朝纵深方向发展。

  显然,从打造智能产品,到建设智能工厂,再到提供智能服务,长沙正一步步实现智能装备变身之路。

  弥补链条“短板”

  区域经济学家、湖南师大教授朱翔说,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有基础、有积累、有品牌、有方向,政企合力将长沙打造为世界的“工程机械之都”,是完全有机会的。

  不过,长沙市在打造“工程机械之都”名片的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待解问题。

  《经济日报》曾刊发评论文章,直接点出长沙工程机械行业目前存在主机强、配套弱,有平台、缺人才,有链条、缺协同的短板。

  对此,湖南省人大代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基础装备研究总院院长朱建新在今年湖南省两会召开期间建议,要在支持规模企业发展的同时,重点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做强做优,成长为行业“独角兽”。

  他同时表示,“要以核心企业为磁极,带动零部件、原材料企业就近发展,提升主导产业本地配套力和竞争力。要完善产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使用机制,让人才安心扎根企业。”

  近几年,长沙市围绕工程机械产业链做了诸多布局。

  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便是其中之一。2018年,湖南省市领导提前专门奔赴全球,邀请头部企业参展。而在一系列重要举措与新闻发布中,长沙市亦不断向外界释放强烈信号: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瞄准的不仅是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史上的一次标志性盛会,更是引领世界工程机械发展浪潮的新舞台。

  2019年,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共吸引1150家中外工程机械企业前来参展,其中包括24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主机企业,14家世界500强配套件企业,国际展商比重超过22%。

  笔者了解到,今年5月举办的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将以“智能化新一代工程机械”为主题,主办方总体规划展览面积30万平方米,力促现场成交额达到300亿元,力争全球工程机械50强有30强参展参会。

  当下,面对新一轮的竞争“制高点”,长沙紧扣技术创新关键词,鼓励龙头企业抢抓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新基建赋予的机遇,开展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机械产业深度融合;并在龙头企业引领下,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创新的局面,最终实现技术自立。

 

(责任编辑:茶几)



关键词: 工程机械,长沙,智能,三一,工程机械之都,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

相关下载

热点专题

点击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