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程机械品牌网!

新闻资讯
  • 全部
  • 新闻资讯

工程机械市场变革,再制造如何打造新增长点?


发布时间:2023-10-23 11:49

来源: 原创

作者: 彭保胜

当下工程机械行业正由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销售前端市场逐渐进入微利时代,新机销售利润贡献势危,“后市场业务”业务得到更多关注。在此背景下,国内外企业在再制造领域发力,致力于为客户在设备全生命周期创造更大价值。

 

外资企业的再制造实践  

再制造并非一个新鲜名词。1973年,卡特彼勒便在美国爱荷华州开设了其第一家再制造工厂,专门对柴油卡车的发动机旧件进行再制造。这项全新的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卡特彼勒代理商和客户欢迎。

历经50年发展,卡特彼勒再制造经历了重大飞跃,已拥有完善的全球旧件回收和再制造产品销售系统,包括21个全球零件配送中心和2300多个卡特彼勒授权服务点。目前,卡特彼勒可以提供8000多种再制造零部件产品,使客户在维修和翻新时拥有更多选择。
 

▲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小松再制造事业同样有着50余年的积累,是世界再制造的先行者。小松大型矿山设备的再制造主要集中在印尼和智利。代理店利用小松全球的再制造总成件开展设备更新制造事业。

与此同时,其他国际工程机械巨头也都先后开展了自己的再制造事业,并将其带到了中国。2013年,沃尔沃中国再制造中心落户上海,由沃尔沃集团内多个子公司联合运营,将为沃尔沃建筑设备、沃尔沃卡车、沃尔沃客车和沃尔沃遍达在中国的广大客户提供再制造产品。 

▲沃尔沃再制造产品(左)与旧件(右)

外资企业在再制造方面的成功实践,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再制造业务提供了参考思路。然而由于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的差异,尽管再制造在中国呼声已久,各大制造商也先后布局了相应的业务,但整体来看,投入和规模相比于国际巨头仍相去甚远。比如卡特彼勒的代理商后市场贡献率可达60%以上,而中国品牌的经销商却只有10%。然而另一方面,相比于制造商,国内的部分代理商和租赁商们却对再制造有着更高的热情。

 

国内工程机械再制造的市场生态

目前来看,从事再制造的主体,主要为制造商、代理商、租赁商,以及一些独立的再制造企业。

制造商从事再制造由来已久,目前国内各大主要厂家大多有所涉及再制造业务,并在全国多地设立再制造中心。这类由制造商投资或授权生产的再制造企业,只对其自家生产的产品进行回收并再制造,再制造后的产品使用原制造企业的标识。通常此类产品的原厂家本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高,能够保证再制造企业足够容量的产品回收市场和产品再制造零部件的获取。

 ▲2023年3月柳工西北再制造工厂落成

不过,由于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此前长期处于增量市场阶段,尽管仍有周期波动,但总体上新机销售规模逐年上涨,因而制造商一直以来都将重心放在新机的销售上,对再制造业务的重视程度还比较低。

此外,代理商和租赁商也是再制造的重要参与者。

近几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下行周期,新机市场销量同比近乎腰斩。因此,以新机销售为主的代理商非常艰难,深耕后市场变得尤为重要,开展工程机械再制造业务成为其中一条路径。

代理商发展再制造业务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一是目前存量市场的基数非常大,需求方面也趋于成熟,将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代理商服务区域比较稳定,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三是代理商业务链条完善,能给客户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满足用户降低成本的需求。

一些外资品牌在中国的代理商,由于外资品牌在再制造方面有着成熟的经验,而这些代理商便凭借与外资品牌联系紧密的的优势,依靠外资品牌的再制造体系,较早的在国内发展再制造业务。

▲信昌怀化机器再制造中心

比如卡特彼勒代理商信昌机器、利星行机械等,在设备翻新再制造方面做的就非常不错。森那美信昌机器工程有限公司在2021年推出“信昌翻新宝”服务,严格执行卡特彼勒原厂标准,结合客户实际工况定制翻新方案,以较低预算对卡特彼勒设备进行专业级的整机翻新,帮助客户达到成本和品质的平衡。目前累计翻新了数十台整机,翻新后的设备已经用了15000小时以上,客户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比较高。

近年来,国产品牌的代理商也开始重视起了再制造的发展。今年一季度,山推开展首批大修车间认证,支持经销商开展大修再制造业务。山推股份携手授权代理商四川山推、浙江山推、福建山推、云南云推、湖北山推,对其大修车间资质进行了等级认证。按照山推股份对代理商大修车间相关资质标准,对上述五家符合标准的代理商大修厂授予4A级别认证。

除了代理商,一些具有实力的租赁商也是早已布局再制造业务,比如庞源租赁、融合达丰等。对于租赁商而言,资金回报率是其核心诉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再制造在扩大设备规模的同时降低设备成本,能有效增强租赁商实力。

2019年5月,庞源租赁再制造专线整线联动调试成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至此,庞源租赁塔式起重机再制造和专业维修改造进入实际生产阶段。2020年10月,庞源租赁再斥资26亿元拟分别在湖南省株洲市、湖北省武汉市、河北省文安县投资建设智能装备维修再制造生产基地。

 

国内再制造还需突破多重难点  

工程机械再制造在国内也算是老生常谈,然而这么多年来,尽管一直有声音在呼吁,但再制造的发展却一直较缓慢。如今工程机械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存量市场将成为行业长期特征,也为再制造带来了一定的发展动力。然而再制造想要取得突破发展,一些固有的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代理商、租赁商不是制造商,其再制造产品面临原厂家授权的问题。在这方面,代理商、租赁商可与制造商进行合作,在品牌、技术、渠道、逆向物流等问题上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其次,再制造的技术能力还有所不足。没有废旧设备原来的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的支持,逆向设计更加费时费力费钱。另外,环保清洗、增材、加工等技术措施也是一大技术挑战。这需要再制造企业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创新,提高清洗修复能力,从工艺标准流程要建设自己的一套体系,并承担相应的质保和服务。

此外,成本居高不下,也是一大难题。我国再制造产品还未能形成批量和市场规模,针对再制造体系直接的供应链及相关配套体系不完善,旧件回收成本仍比较高。而且产能利用率不够,固定成本高。因此,需要在生产方面要逐渐实现规模化,然后在供应链方面建立强大的逆向物流的体系,并开拓更广阔的配件采购渠道,从而降低成本。

最后,市场接受度低。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多年来设备“翻新”和“造假”盛行,破坏了再制造成长的土壤,用户往往认为再制造产品不过是一台“翻新”车,从而不愿意承担超过一般翻新车的价格来买再制造产品。

针对这一难点,需要再制造企业进一步完善业务链条,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形成解决方案,并多开拓一些战略合作客户,为大客户做一些定制化的业务。

在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再制造被认为是先进制造技术的补充和发展,是新世纪极具潜力的新型产业。如今工程机械行业仍处于行业下行周期,且市场增量趋缓,后市场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再制造更是发展后市场的重要途径,相信在全行业共同努力推动下,将为工程机械带来新的增长点。

(责任编辑:休鱼)

相关下载

热点专题

点击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