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程机械品牌网!

新闻资讯
  • 全部
  • 新闻资讯

印度工程机械:中国可以,我也可以?


发布时间:2023-02-07 09:29

来源: 原创

作者: 王刚

印度,欧、亚、非大陆连接的“十字路口”,恒河水交织成网星罗密布,古朴与现代在印度相互融合迸发出勃勃生机。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引人瞩目,不仅是世界制造企业完成全球化布局的战略枢要,自身就是巨大的工程机械市场。

近年来,印度持续在道路建设、高速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对工程机械设备需求量呈爆发式增长态势。2021年,印度工程机械销量已经恢复到2019年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销量将近68000台,同比增长12%。根据Off-Highway Research预测,2022年度印度工程机械市场将进一步增长11%,2023年增长8%,预计销量将在2025年首次突破10万台大关。

 

本土化是成功的关键


在印度,每销售两台工程机械,就有一台是挖掘装载机,尽管这一比例在2021年有所下降,挖掘装载机仍然是销量最大的产品板块,对此具备绝对领导力的当然是印度工程机械的领军者——JCB集团。

1979年,JCB集团主席Bamford勋爵领导了JCB在印度的业务扩张,在德里附近的巴拉巴开设了第一家工厂,投产的第一年,JCB India仅生产了39台机器。现在,JCB在印度已扩张到了六家工厂,经过数十年的持续投资,JCB已经成为印度市场上领先的建筑设备制造商,印度每年都是JCB全球最大的海外单体市场,在印度销售的建筑机械中,二分之一是由JCB制造,累计设备产量达到50万台。

▲ 2022年5月,时任英国首相鲍里斯出席仪式并宣布JCB印度新工厂正式投产。新工厂占地47英亩,总投资额1亿英镑,每年可加工8.5万吨钢材,可为JCB全球生产线供应结构件。

JCB集团在全球工程机械企业排名并未进入十强,然而在强手如林的印度市场却能够取得了绝对领先定位,并非一日之功。一方面是英国与印度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另一方面则是JCB集团对印度市场持续投资能力,供应链和供应商本土化扶持和共同成长承诺的践行,JCB印度有超过5000名员工,60多个经销商、700多个服务网点、6000多名销售服务人员遍布印度全境,有超过380个世界级的供应商与JCB印度共同成长。

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体量庞大的全球工程机械巨头通常对海外单一市场的押注更为谨慎,JCB集团50年前的先手棋,坚定不移的持续投资发展,无疑是产业布局成功的范例。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正式进入印度市场始于2002年前后,以三一、徐工和中联重科为先头部队,从最初的产品出口到投资建厂,依托最高建筑、最大桥梁等国家级重点项目,靠着扎实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在印度一步步打开了局面。

2002年,三一首次出口4台平地机到印度,拉开了进军印度的序幕。2010年,三一首家海外工厂投产,开启了在印度投资、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一条龙式的本土化发展之路。三一印度以本土化战略扎根当地,深度参与了印度最高楼“巴别塔”、孟买帝国双子塔、阿达尼发电厂等印度国家级项目,已成为印度工程机械的高端品牌。数据显示,2021年,三一印度实现销售超32亿元,其中起重机、旋挖钻等产品市占率名列前茅,三一印度业绩增长达到10倍以上。

兔年新春刚过,印度及南亚最大的工程机械展会Bauma CONEXPO INDIA,6款徐工印度本地制造的挖掘机产品尤为吸引当地客户关注,印度道路交通和公路部部长尼廷·杰拉姆·加德卡里(Nitin Jairam Gadkari)专程到访徐工展位,对徐工在印度基础设施建设、本地化合作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充分肯定。

2017年1月份,时任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宣布,徐工将投资1.5亿美元在印度当地建设工厂。徐工在印度市场深耕二十余年,徐工印度施维英在印度当地发展已经超过25年。2017年建立的徐工挖机印度制造工厂,也已在当地实现1.5~50吨挖掘机本土量产,徐工累计出口印度各类工程机械产品万余台,这些设备在服务当地重大工程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 徐工印度制造与徐工施维英厂区

2003年,中联重科进入印度市场,是中国最早进入印度的工程机械企业之一。历经多年的稳健发展,中联重科在印度市场累计销售起重设备、混凝土设备、土方设备、桩工设备及农机设备数千台套,参建了当地多个重点项目工程。

根据中联重科在全球海外市场的一线经验,只有精准地把握当地用户需求,并对产品做定制化地升级改造,打磨出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产品才能打开销量。中联重科为印度市场量身打造的38米泵车采用印度本地老牌制造商公司底盘,结合中联重科新型臂架,既满足当地市场认证要求,同时也很好地符合当地工况。产品一下线,就收到了意向采购订单,备受印度客户期待。

中联重科ZR140被称为印度市场量身定制的旋挖钻机,主要根据印度市场的实际情况做了改进。印度的施工环境和国内并不相同,所以对于设备的施工要求也不一样,中联重科的设备在印度市场不但可以当旋挖使用也会用来当吊车。

国内老牌塔机制造商川建公司第一台M900塔机诞生于1997年,并成功应用于秦山核电站项目。2006年川建M900成功出口印度市场,应用于JSW公司的钢厂项目,成为川建大型塔机实现海外市场“零”突破的标志。2022年初,M900大型塔机整装待发,再次启航印度。

在印度市场,我国出口印度最大直径盾构机(12.19米)在孟买沿海公路隧道以单月进尺达到456米的成绩,创造了大直径盾构硬岩地层施工新纪录。在班加罗尔地铁二期工程,铁建重工6.6米级泥水平衡盾构机成为本项目全线贯通出洞的第一台设备,以稳定高效的施工表现深受客户和业主的好评,彰显了铁建重工在南亚地铁市场上的优势与实力。

柳工印度公司是印度首家工程机械行业的纯外资公司。自投产以来,印度工厂最先作为柳工3吨及5吨装载机的装配基地。2012年,投产平地机系列产品。2014年,投产2吨装载机。随后的几年里,柳工逐步增加了零部件制造,进一步实现了整机生产本地化。

2016年,柳工获得了印度政府颁发的“国外投资者”奖项,柳工董事长曾光安表示:“这是因为在过去的10年间,我们坚持本土化的发展战略,广泛培养印度员工参与工厂管理;在文化上,我们平等对待印度与中国员工,尊重对方的习惯和信仰;在发展中我们不仅遵守当地法律法规,还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尽到了发展的义务。时至今日,印度70%以上的承包商都是柳工的大型客户,我认为这是对我们在印度发展所取得成绩的最好诠释。”

 

中国可以,我也可以?


整个南亚市场,各国均在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机械市场需求稳步上升:如挖掘机市场需求超2万台,平地机需求持续增长,装载机市场需求稳定。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下,众多工程机械知名品牌齐聚于印度,同台竞技,压力不可谓不大。

为了在印度工程机械潜力市场争得一席之地,中国工程机械本土化战略力度不可谓不大,对当地民众就业,供应链拉动也起到积极作用。尽管如此,面对受到一些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的政策和经贸争端影响,中国工程机械仍显无奈。

2018年4月份,在没有任何信息的情况下,印度法院突然间颁布新条例:从4月1日起,排放由III阶段切换到IV阶段,并且没有说明不包括轮式工程机械产品。此举造成4月份印度市场,除履带式挖掘机外的其它轮式工程机械的III阶段产品均无法开票。直到5月份,印度高院才做出了澄清。此时,以装载机和平地机为主销产品的企业已经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

人穷但志不短,印度有着极强的民族自尊心,而且这种“自尊心”变成了远超其自身实力的“谜之自信”。印度人越来越自信地认为,他们会超越日本甚至中国,他们的“国货”可以替代一切外国商品,尤其是中国商品。

2020年,莫迪政府高调喊出了“对华产业替代”政策。莫迪“对华产业替代”政策可进一步简化为“三个替代”:以“印度制造”及“第三方制造”替代“中国制造”;以“印度资本”及“第三方资本”替代“中国资本”;以“美西方+印度”的产业合作模式替代“美西方+中国”的产业合作模式。

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印度以数据安全风险为由,禁止包括TikTok在内的300多个中国应用程序。此外,印度还收紧中国企业在印投资的标准,要求印度公司的中国董事通过安全审查。为了保护本土产业,印度一方面提高关税,另一方面,频繁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活动。2022年4月29日,印度JCB集团代表印度国内产业向印度商工部贸易救济总局(DGTR)提出申请,要求对来自中国的轮式装载机发起反倾销调查。

大国竞争摩擦加剧,产业链“脱钩”之声此起彼伏,印度面临的局势与多年前的中国非常相似。但这世上有一种错觉,叫“中国可以,我也可以”。

(责任编辑:休鱼)



关键词: 可以,印度,市场,工程机械,jcb,中国,当地,产品,设备,制造

相关下载

热点专题

点击排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