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工程机械品牌网!

新闻资讯
  • 全部
  • 新闻资讯

以新型建造方式支撑中国建造进入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1-08-18 08:59

来源: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

作者: 毛志兵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毛志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工程建设行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文化建设、人民生活的改善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近期央视热播的纪录片《大国建造》全景式的立体呈现了中国建筑工程的奇迹,彰显了建造辉煌成就的背后,体现了中国的综合实力和文化自信。我本人有幸参与指导了选题策划工作,就中国建造的时代背景和意义的内容与导演组作了充分的补充。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提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展,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这一重要论断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伴随着“双碳”目标逐步深入我们的各项生活,绿色低碳成为行业共识,建筑业要以“三造”融合创新来统筹“四化”协同发展,驱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建造迈向建造强国。

 

1 准确领会行业高质量发展时代使命

  谋大事者必先观大势,当前中国建造在总体水平上已居世界前列,但我们的发展还不够平衡、也不够充分,在内涵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要变革生产方式,要推动转型升级,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伴随着时代的变化、世界的变化,还有中国的变化,如何推动工程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

  其主要体现在:一是从国家发展的层面看,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工程建设行业上下游链条长、辐射范围广,大量的制造业产品以建筑基础设施为终端,特别是在当前外部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通过科技创新来塑强中国建造的品牌,以内循环支撑外循环、以外循环促进内循环,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带动更多关联产业走向国际市场,要推动中国制造整体地、更好地走出去,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是从城市发展的层面看,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建筑和基础设施是城市构成的基本物质单元,生态城市、智慧城市、代表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新型的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创造绿色、智慧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将绿色发展落实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城市的智慧运营更加具备支点,推动生产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活动能够达到互联互通、高效便捷。

  三是从产业发展的层面看,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传统建造方式面临的资源、环境、人力等制约不断的突显,难以满足新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转变建造方式,通过采用现代技术的手段,显著提高建造及运营过程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节能环保、效率提高、品质提升,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深刻把握“双碳”目标下建筑行业的发展新要求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的变革。这意味着我国要在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新能力的提升、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众多层面推动全面的变革,这不仅将引起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长远看还将对中国的综合竞争力在全球产业体系的分工与定位产生深远的影响,与先进的制造业相比,工程建设行业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且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的产业,亟待推动生产方式的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围绕“双碳”目标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式的变革已刻不容缓。

  一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一般而言,建筑的碳排放可以按建材生产、建材运输、建筑施工、建筑运营、建筑维修、建筑拆除、废弃物处理七个环节,构成全生命周期的排放量。多数研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建筑全生命期的碳排放中,运行阶段占据了最大比重,达到60%到80%;其次是建材生产的碳排放,在20%到40%左右;而施工过程只占5%到10%左右,拆除阶段占比更低。尽管一些学者和机构对各个阶段的具体占比存在一定分歧,但普遍认为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主要源于建筑运行和建材生产。

  二是“双碳”目标对工程建设行业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若要实现2030年建筑的“碳达峰”,则“十四五”期末建筑碳排放总量应该控制在25亿吨二氧化碳,年均增速要控制在1.5%,“十四五”末建筑能耗总量应控制在12亿吨二氧化碳,年均增速要控制在2.2%。能源转型委员会ETC发布报告称,中国的建筑业可以实现“碳中和”,但要在整个生命期内实现建筑的“脱碳”,需要对行业进行彻底的变革,要用“碳”的视角重新审视建筑的绿色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标准技术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监测体系。为此,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已行动起来,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明确要求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期的绿色建筑、推动建立建筑业的绿色供应链,提高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建筑业绿色改造升级 。《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到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要超过7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日前也发布了《推进建筑材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倡议》,要求全行业扭转以不可再生资源能源承载型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转向绿色资源能源、生态友好、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提出我国建筑材料行业要在2025年前全面实现碳达峰,水泥等行业要在2023年前率先实现碳达峰。此外,《绿色建造试点工作方案》已正式发布,目的是主要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产品和建造过程的统一,为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减少碳排放、助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3 要牢牢抓住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何为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据了解,有关部委和研究机构也立项了很多课题来开展研究,我的理解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就是要在保持较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上,高质量要体现在产业整体竞争力更为强大,集中体现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过程安全、精益建造、品质保证,最终实现价值创造。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体系,从技术和生产方式的视角进行适当的分享与交流。我认为,一是要抓住“三造”融合创新,来驱动高质量的发展,对于建筑业而言,如何借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三造融合”来推动技术创新和行业变革,将是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中国创造引领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支撑中国建造,中国建造推动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更好地向前发展,“三造融合”不但可以改变中国,还将影响世界,因为“制造+建造+创造”是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内在基因。回顾建筑业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建筑业的技术革命与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信息产业等工业部门的技术变化紧密相关,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生产方式总体上仍比较落后,还没有真正完成建筑的工业化。横向比较,制造业的先进性已经显著领先于建筑业,而生产效率、质量控制、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制造业先进技术向建筑业转移扩散,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制造+创造+建造”为特征,推动现代工业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建筑业的融合创新,寻找建筑艺术与建造技术的完美契合点,探索研发、设计、制造、建造、服务的高度集成的新的生产与服务体系,代表了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内在基因,并将在适应不同类型的建筑特点的要求下,创造更广阔的新技术应用成果。

  二是要统筹四化的协同发展来推动建造方式变革。在新的发展理念要求下,促使传统建造方式向节能、绿色、低碳、环保等现代化建造方式转变,推动中国建造的绿色化、智慧化、工业化和国际化的协同发展,是新时代面临的新任务,更是我们建筑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化是新理念的重要要求,面对严峻的碳排放攀升形势,为进一步加强建筑领域的绿色化和减碳力度,转变传统建造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的重要举措,建筑领域除降低用能实现“碳中和”,更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绿色的发展,推动以建筑设计为主体的技术方法创新,推进空间节能和设备节能的融合,大幅降低供暖、空调、照明、电器等用能需求,促进部分时间、部分空间的低碳用能的理念落实,对减少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至关重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未来零碳建筑、低能耗住宅等也将成为绿色建筑的重要发展部分。

  (二)智慧化是新时代的关键引擎。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已成为全球建筑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行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从工程建造的产业链来看,在BIM、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工程建造从设计到施工、到运维的数字化转型持续加快,驱动数字建造向智能建造、智慧建造提升,新型建造得到了技术上的有力支撑。从各建造相关的主体看,无论是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建筑企业的管理方式,还是宏观层面的政府监管,都在向数字化快步迈进,智慧建筑、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支撑了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将社会发展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三)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坚实基础。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施工现场的劳动力短缺和成本提升等问题在不断出现,对施工现场的作业方式、建筑节能降耗、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工业化方式重新组织建筑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建筑质量的重要方式,对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新型工业化需要强调建筑、结构、机电、装修全专业一体化,规划设计、生产制造、施工装配、智慧运营的全流程一体化,其前提是设计与工艺标准。工业化建造也不应局限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工业化也是工业化的一种场景,比如空中造楼机、住宅造楼机等智能化产品就是施工现场工业化重要的表现方式。

  (四)国际化是构建新格局的关键要求。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各种不稳定因素交织,全球产业化的分工格局面临历史性的重大重构,大国竞争日趋剧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推进,边缘创新、跨界融合趋势明显,挑战和机遇并存。建筑企业实施海外战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将有利于新发展格局下,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增强经济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总之,建筑业要以更深邃的历史眼光、更高的目标站位、更强的使命担当来推进国际化经营,充分发挥全产业链的优势,最大范围参与全球竞争,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以技术标准带动产业国际化融合,坚持国际化视野,体现中国元素,积极推进工程总承包、工程全过程设计咨询服务等有效的国际惯例,加快建立市场诚信机制,推动与国际化接轨的进程,向着世界领先水平阔步迈进。

  三是要科学把握生产方式正在向新型建造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需要站在历史观、未来观和全局观的视角,来紧紧抓住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关键领域和短板,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当前,在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工程建造正在以品质和效率为中心,向绿色化、工业化和智慧化程度更高的新型建造方式发展,新型建造方式的落脚点体现在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和新型的建筑工业化,将推动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三全”升级,促进新设计、新建造、新运维的“三新”驱动。

  站在历史观上,要深刻理解新型建筑的工业化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纵观历史,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业革命,每一次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跃升,工程建造随之变革。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抓住了劳动力充足、资本稀缺的时代发展机遇,通过对工程建设体制机制的改革、通过建造技术装备的技术提升,将产业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支柱产业。但是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更充足的资本介入,要求建筑业必须向工业化进程更高级的阶段迈进,也就是新型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新型的建筑工业化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组成,是促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的有力抓手,是促进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更是带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建筑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站在未来观上,要准确把握智慧建造是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正在加速推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实质就是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基建将奠定了人类数字文明的发展基础,不仅本身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数字经济产业,还将颠覆传统的产业,使之走向数字化,从而产生不可估量的投资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此外,新基建需要新技术的应用,必将推动建筑业加快技术升级的步伐。根据麦肯锡的研究,从世界范围来看,工程行业的生产力提升一直相对缓慢,在过去20年间,我们生产力平均每年仅提升1%左右,而未来应用新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建设行业提升15%的生产力,潜力和空间巨大。其关键就是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推动智慧建造的发展应用。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行业提升科技含量、提高人才素质、推进国际化的必然选择,是解决我国资源相对匮乏、供需不够平衡等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必由之路,更是中国建筑产业未来占据行业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站在全局观上,要紧紧抓住绿色建造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归宿。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导理念是以人为本,体现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建筑产品,打造更具价值的应用场景,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建造服务。要兼顾人与自然,也就是要实现绿色建造,为此需要把握道法自然、承启中华、AI赋能的绿色建造发展路径,把在家园层面实现绿色生态作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归宿,通过推动面向未来的绿色建造的应用,把建造的绿色化水平由“浅绿”推向“深绿”,在未来的绿色建筑实现群落智慧的碳平衡,真正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4 以新型建造方式支撑中国建造进入新时代

  当前,我国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为更好地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行业转型升级,在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工程建造正在从品质和效率为中心,向绿色化、工业化和智慧化程度更高的新型建造方式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是中国建造突出的表现方式,是做大做强中国建造的重要支撑,新型建造方式就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当中,以绿色化为目标、以智慧化为技术手段、以工业化为生产标志、以工程总承包为实施载体、以绿色建材为物质基础,实现建造过程的节能环保、提高效率、提升品质,保障安全。

  推动新型建造方式发展的路径,一是推广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双碳”目标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坚持系统的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多方参与,多措并举;需要开展碳排放定量化研究,确定碳排放总量及强度约束,制定投资、设计、生产、施工、建材和运维的碳排放总量的控制指标,建立量化实施机制,推广减量化的措施分阶段制定减量化的目标和能效提升的目标;其次,要加强减碳技术的应用与研发,建立绿色低碳建造技术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支撑引领低碳产业和技术发展;要聚焦“双碳”战略目标,发挥科技创新战略支撑作用,抓紧部署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研究。

  二是营造新型建造应用环境,建立新型建造方式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实用前瞻性强的新型建造方式标准和应用实施体系,完善绿色建造技术的体制和建筑产品,拓宽智慧建造应用体系和应用领域,完善工业化建造的技术体系和建筑产品,强化新型建造方式下的建筑产品的新理念;保障新型建造方式资源投入,加快对在数字科技、智能装备、建筑垃圾、低碳建材、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的技术、产品、装备和产业的布局;建立新型建造方式平台体系,打造创新研究平台、产业集成平台、成果应用推广平台。

  三是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形成涵盖科研、设计、加工、施工、运维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新型建造服务平台;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打造新型产业生态,优化产业供应链的发展环境,加强国际产业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的全产业链供应体系;做强“平台+服务”模式,通过投资平台、产业平台和技术平台,把绿色低碳统筹起来,作为城市整体绿色低碳的服务商,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特别要关注超低能耗建筑、净零能耗建筑、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率先布局,抢抓市场机遇,关注生态修复、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新能源相关的产业,在业务合作上发展新的模式。

  展望未来,我们要以“双碳”目标为主,以新型建造方式为抓手,推动全面转型升级,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在自主创新中做强中国建造、在质量提升中做优中国建造、在国际合作中做大中国建造,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平台,共同为中国城乡建设的绿色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休鱼)



关键词: 建造,发展,建筑,绿色,中国,建筑业,新型,方式,推动

相关下载

热点专题

点击排行

点击排行